“共享单车骑一圈,一路都能听到路面颠簸导致的车辆哐哐声,颠得屁股痛。”去年8月以来,杨浦区国泓路沿线小区的居民郭先生不断向多方反映,呼吁对国泓路在内的多条道路的非机动车道进行翻修。
事情源于架空线入地合杆整治工程施工结束。近日,郭先生再次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解放夏令行动”反映,称去年8月国泓路等多条道路合杆整治施工结束后,施工方只是简单地对开挖的沟槽区域进行回填。由于施工“粗糙”,不仅覆盖全路段的回填区域坑洼颠簸,更与原路面形成高低落差,给往返地铁站的骑行者带来极差的体验。
根据英国政府的工作安排,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周一向英国议会发表新政府的财政审查结果。英国政府在声明中表示,里夫斯将向下议院详细介绍英国的“破产和支离破碎”,在住房、健康、水利、教育、国防、交通和移民方面存在的危机和混乱。知情人士称,新发现的财政亏空达到200亿英镑(约合1869.3亿元人民币)。
反复沟通中,郭先生被告知,道路这个样子仅是施工后的临时修复,他反映的所有问题都会在未来的道路整治中一并解决。可一年过去了,道路至今仍是老样子。郭先生不解:为何“临时”了那么久?
一路“补丁”摞“补丁”
国泓路有多颠簸?7月29日,记者前往国泓路了解情况。市民反映的是淞沪路以东至清波路这一段。从淞沪路右转进入国泓路,一眼就能注意到南侧非机动车道路面,靠近机非隔离带侧有一条三四十厘米宽的区域颜色很深,沿道路向东绵延。这就是当初合杆整治工程开槽并回填的区域,坑洼颠簸由此而来。细看深色区域,路面由大石子摊铺,表面粗粝并可以看到有明显的高低起伏,且整体上要低于一旁的原路面。不过由于填补区域仅占路面的三分之一,骑行尚有避让空间。
但再往东走,就发现坑洼处避不开了。只要遇到有路灯杆、设备箱以及名为“综合”的窨井处,开挖回填区域就几乎覆盖整个非机动车道路面。这些较大的开挖回填区域,有些井盖明显高于路面,有些区域看起来像经过反复修补,已是“补丁”摞“补丁”。同时,“补丁”与原路面衔接处还普遍存在没有回填好的现象,形成一处处连绵的路面“坑洞”。到了路口,由于开挖回填面积更大,高低起伏和坑洼更明显。记者粗略数了数,从淞沪路至清波路这段国泓路大约600米长,大的坑洼处少说也有二三十处。记者扫了辆共享单车体验骑行,由于共享单车缓震较差,颠簸感强烈。
国泓路的状况不是个案。记者在这个区域骑行发现,除国泓路外,东西向的国晓路、国秀路,南北向的政和路、清波路,这些路段的非机动车道都存在类似现象。一些道路的路况比国泓路还要差。比如政和路东侧近国晓路处,一处工地门口的非机动车道大幅度低于原路面,大概是大型车辆重压的缘故,回填区域和原路面支离破碎。
“临时”的定义是多久
郭先生说,去年6月起,上述路段开展合杆整治施工。路面开挖埋管和路面修复施工去年8月就完成了,“这样的修补实在过于潦草”。去年8月21日,他通过“12345”进行了反映。郭先生提供了当时的记录,杨浦区相关部门在回复中解释,这些路段的“合杆工程施工尚未结束,路面为临时修复,待施工结束后会对施工区域路面进行整体的修复”。
这“临时”状态持续近1年。其间,郭先生分别于去年10月、12月和今年2月多次询问,均没有进展。对此,多位投诉的市民均表示不解。所谓“临时修复”,就是考虑到后续有工程衔接,为了保障路面在施工的“空窗期”正常通行,又不会因反复施工造成浪费,因而对路面开挖处采取的临时性措施。相比正式修复,临时修复施工在标准上肯定会差一点。采取临时修复措施可以理解,但市民在投诉中质疑,“临时”的定义是多久?临时措施为何持续长达近1年?
记者就此询问杨浦区市政交通中心。一名负责人解释,国泓路等道路的合杆整治已是杨浦区第三批架空线入地施工路段,对于合杆整治的路段由杨浦区市政交通中心后续跟进道路整体提标整治,本是提升道路精细化管理的民心之举。在后续整体修复跟进前,区市政交通中心仅对路面沟槽进行临时修复。“临时修复舒适度要差一些,但能确保通行安全。”
至于后续的道路整治未能及时跟进,杨浦区市政交通中心解释,合杆完成后,杆上设施将由电力部门切换新的电源线路,而新的接电方案迟迟没出来。在不知道电力部门是否要开挖排线的情况下,区市政交通中心选择暂时搁置道路整修。直至去年11月,才确认接电方案不会导致重复掘路。今年2月,区市政交通中心终于给出明确的整修时限,即“后续报交警部门审核流程,待交警部门意见书下发,预计6月即可安排施工单位进场实施道路面层修复工程”。目前,政和路的修复已进场施工,其他几条路段将逐步实施,预计8月底前会完成。
临时修复也有规矩
在架空线入地工程结束后跟进道路整修,已是常见的做法。因而,工程衔接的“空窗期”对开挖部分进行临时修复也较为常见。但记者从“12345”平台了解到,临时修复不仅施工质量差,且因为前后工程不能紧密衔接导致持续时间长,引发的投诉不少。
今年6月17日,市交通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道路掘路管理的通知》,并配套推出掘路修复技术方案。其中针对性地对临时修复的时限、工艺都进行了明确规定。通知中明确,临时修复的时限不能超过1个月,且路面临时修复也有工艺要求,修复效果必须做到与原路面衔接密实、平顺齐直,不得低于原路面,高于原路面不得超过5毫米。
记者现场采访了一些施工人员。他们认为,如何更有效地对前后工程进行衔接,压缩路面临时修复持续的时间,需要对道路施工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相较而言,提升临时修复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还是容易做到的。
杨浦区市政交通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国泓路东侧南北向的江湾城路目前正在开展架空线入地施工,7月1日起已要求现场施工人员按照新的工艺要求对开挖区域进行临时修复。效果如何?记者前往现场查看,相比国泓路,江湾城路上开挖处的临时修复与之有着“天壤之别”。据称新工艺的一个做法是扩大修复范围,即除了开挖处回填外,还对沟槽两侧部分区域的路面进行铣刨,随后铺上新的面层。这样避免了临时修复区域和原路面间形成高低落差,也保证了临时修复区域的规整。另外,非机动车道开挖处在临时修复时还使用了较为细腻的材质摊铺面层,这样会平整很多。
近年来乐清股票配资,本市进入掘路施工高峰期,“上海的路坑坑洼洼”也成为市民反复投诉的焦点,希望上述通知的实施,能带来实质性改变。